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,我院王福宇、戴睿、姜小迪三位同学表现出色,凭借项目《基于AIOT的智能冰箱食材管理系统》荣获国家二等奖。

项目介绍
基于AIOT的智能冰箱食材管理系统,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展示食材种类、数量及新鲜度,发送临期和过期提醒,并根据用户喜好、忌口和健康状况推荐个性化食谱。系统采用舵机摄像头、气味传感器和可见光谱传感器采集数据,运用基于注意力YOLOv5的图像识别模型和TensorFlow构建的ANN进行自动识别与检测,通过华为云平台实现存储、管理与分析数据。测试表明,该系统能精确采集并传输数据,实现掌上食材管理与健康饮食助手功能。
成员介绍

王福宇,2022级通信工程1班学生,担任班级班长职务,2023、2024级通信工程1班班主任助理,荣获我校三好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。物联网实验室成员,获得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二等奖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赛区一等奖等省级及以上奖励十余项。

姜小迪,共青团员,2021级通信工程二班学生,现任班级班长、心理委员,物联网创新实验室成员。曾任院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副部,获甲等奖学金、三好学生、国家励志奖学金、优秀学生干部,优秀团员等个人荣誉,大唐杯信息通信工程实践赛道国家一等奖、创新应用赛道国家三等奖,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国家二等奖、ICAN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三等奖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奖项10余项。

戴睿,入党积极分子,2021级人工智能一班学生,曾任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中心创新方向负责人,班级心理委员,在校期间获得乙等奖学金、三好学生、优秀团员、院级优秀心理委员等个人荣誉,获得2024年”大唐杯”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国家级一等奖、2024年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二等奖、2023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(华为杯)国家级二等奖、2023年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国家级三等奖、2023年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、2024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等荣誉称号。
经验分享
在参与创新比赛的过程中,参赛者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:创新想法的形成、作品的实现以及后期的答辩环节。其中,创新性是衡量参赛作品的核心标准,主要体现在作品功能和技术两个方面。
1.创新想法的形成
参赛者在筹备初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调研,以精准掌握作品的应用领域、当前市场的痛点、目标受众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。在技术创新方面,参赛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,了解并应用当下流行且先进的技术。如智能垃圾桶的项目年年出现,但能够获奖的关键在于其技术的不断创新。
2.作品的实现
在这一阶段,作品的完成度至关重要。由于大多数比赛都是线下进行,作品的现场展示效果往往决定了最终的获奖情况。因此,参赛者需要确保作品的主要功能能够完整展示,同时需要准备预备方案,以便应对线下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模块损坏、服务器崩溃等突发问题。
3.答辩环节
答辩环节主要包括实物展示和PPT答辩两部分。参赛者需要了解不同比赛所注重的重点。例如,ican等偏商业类的创新比赛看重作品的创新性和商业发展前景,因此在PPT中应增加市场分析等商业部分;而嵌入式等注重硬件的比赛,则更看重对硬件的介绍分析和产品的完成度。此外,在PPT答辩过程中,参赛者还需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和介绍的重点。
参加创新比赛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,收获的不只是最后获得的奖项,更加珍贵的是在备赛过程中提升了综合能力,还有一起并肩作战的朋友。